坡屋面板钢筋怎样做法
坡屋面板钢筋不同位置做法不同,屋脊位置按照折板钢筋做法,非屋脊位置按照平面楼板做法。具体如下:
1、屋脊位置板钢筋做法:双层双向配置,局部不足处附加钢筋。上部受力钢筋在屋脊处不断开;下部受力钢筋在屋脊处断开,并伸至板上部锚固,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2、非屋脊处板钢筋做法:双层双向拉通配置,局部不足处附加钢筋。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均拉通。
当屋面板板跨较大或者建筑长度较长,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或者产生应力集中的蜂腰、洞口、转角等易开裂位置,应在屋面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0.1%,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的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若屋面板开洞,应在洞口周围布置补强构造钢筋。补强构造钢筋的强度等级与被切断的钢筋相同。补强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方式同板中钢筋,当不深入支座时,设计应当标注。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1第103页、第111页(该参考资料是国家权威标准图集)
现浇板钢筋规范要求
1、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长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直径等于或小于12mm的受压I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5、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Z,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1、跨度在8米以上的混凝土强度为≥100%,8米及8米以下≥75%方可拆模;砼强度≥1.2MPa时楼面方可上人及施工。(一般在浇灌后24小时强度可达≥1.2MPa,春、夏、秋正常养护下7~9天;冬天在正常养护下10~15天能够拆模)。
2、在正常保养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次;每次要确保楼面有11~16分钟的积水。
3、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4、待楼板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拆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屋面板的钢筋规范是否是必须设置双层双向
1、不是,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2、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3、规范中并未明确什么情况设置,但是一般认为屋面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必须设置。
4、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配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同时一般在双柱或者多柱之间表面时也设置,温度筋是为了防止温差较大而设置的防裂措施。
5、温度筋的长度计算同板内负筋的分布筋计算一样.如图纸上设计有温度钢筋时可参照分布钢筋的长度进行计算。如下所示:
6、温度筋的长度=净跨+搭接长度【见16G101-1第94页第2条说明】
7、温度筋的根数=(净跨-两侧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的布置间距+1
8、但现在一般受力筋可以起到温度筋的作用,所以有些工程不单独配了
9、梁腰筋有两种,一种是抗扭筋,另一种是纯粹的构造筋,两者的区别在锚固上,抗扭筋的锚固和框架梁一样,而构造筋的锚固只要12d(带肋钢筋)和15d(光面钢筋)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