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详细说一下江西三清山和龙虎山以及周边的旅游景点的
1、李坑:(村落群山环抱,风光旖旎,明清古建遍布;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数十座溪桥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2、伟人故里江湾:(江湾建村于唐代,江湾自古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
3、祥云山风景区:(景区内山清水秀,竹木葱郁;远观古村落,飞檐翘角粉墙黛瓦;近看星江水,蜿蜒曲折玉带缠腰。“古树迎宾”“临江揽胜”“古石滩”“红军岩”“千年古刹黄莲寺”等
4、三清山:前往“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
5、三清山风景区:西海岸(高空栈道、云海、山盟海誓、观音送子等)
6、阳光海岸:(五老拜三清、渡仙桥、步云桥等)
7、南清园: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生死相依、一线天等
8、彩虹桥: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有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桥体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相互呼应;历经岁月,依然完整。
9、严田古樟:一个留影极佳地。以古樟、古桥、清泉、山溪、茶楼、庭院、民俗作坊、园林等天然汇合的景区。山环水绕,老树古藤、亭台楼榭、茶酽绿醉,是婺源水口文化与民间民俗文化的巧妙融合。
10、森林水世界卧龙谷风景区: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是天然的大氧吧;卧龙谷瀑布密布,从193M处总凌空倒持好一派雄奇险秀,宛如仙境的风光。
11、龙虎山风景区:仙水岩景区,乘船筏荡漾在清澈见低的芦溪河中,听着美丽的传说故事,观赏被当地人誉为“十不得”的美景:仙水岩、莲花岩、仙桃峰、羞女峰(天下一绝景)、玉梳石、板栗洲、无蚊村、鲁迅石等,领略华夏一绝的大地之母—仙水岩的神奇造化,观看至今千古永解之迷的春秋战国崖墓群仿古崖墓吊装表演。正一观、外观新《水浒》龙虎山客栈拍摄基地!
龙虎山的民间传说
1、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
2、龙虎山有许多民间传说,给人们留下影响最深的当属张天师“降魔五万五”.端午为“恶日”习俗之说由来已久。“端午”,“端”是开始、初始的意思,“午”是五的顺号,五、午相通,所以“端午”本作“端五”解。传说“端五”这天,龙虎山恶魔太多,可谓群魔乱舞,太上老君指派张天师坐镇龙虎山,张天师便骑着用艾叶扎成的神虎,手执菖蒲变成的宝剑降伏群魔,人们把这一天定位端午“恶日”降魔,从此,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照样搞些菖蒲和陈艾挂在门口,好镇邪降魔,消灭灾害。人们还编了“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提菖蒲剑,降魔五万五”的歌谣,一直传唱至今。
3、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你可以参考《龙虎山的传说——刘才茂民间故事集》。
鹰潭龙虎山的故事
1、位于脸谱石的南端,立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这是当年天师将108位魔君的肖像画出后,供人指认,为了及时掌握“举报”信息,派了一位忠于职守的道人在这里看守。但直到好汉们到了梁山忠义堂,英雄座次排定,也没有人“举报”,久而久之这位道便成了一尊“老道岩”。该村为何没有蚊子?至今仍是个谜。一说该村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二说该村周围种满了桉树有驱蚊功能;三说距村庄不远处有一山洞,洞内有成千上万只蝙蝠,一到夜晚便进村捕食蚊虫;四说和这里流传的“张天师驱蚊孝母”有关。据传说,有一代天师的母亲心情好动,喜欢游山玩水。而这代天师也格外孝敬母亲,唯母命是从。这日,张一师陪伴母亲来仙水岩游玩,沿路之
2、上,看不尽水秀山青,奇峰异岭。不觉红日西沉,夜幕降临。于是借宿许家村。时值初夏,天气乍热,村内成群结队的山蚊子特别大,咬起人来就是一个大包,村里人有顺口溜说:三只蚊子一盘菜,三只老鼠一麻袋,老鼠尾巴做腰带。天师母亲刚住进来不久,便被蚊子咬得全身红肿,气得直骂天师无能,成天只知道擒妖捉怪,连只小小的蚊子都对付不了。天师满脸羞愧,对母亲道:“请母亲息怒,我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是几只蚊子,区区小事,何劳母亲大人动怒,我把它们赶走不就是了”。说着抽出宝扇,问母亲要扇几下。张母不知其中缘由,便问天师祥情。天师说:“我这宝扇扇一下,全村无蚊、扇两下,方圆十里无蚊……”,“好啦,别处我可管不了啦……”,天师母亲被蚊子咬急来,只想把身边的蚊子赶走,未等天师把话说完,便抢过头说。天师点头称是,口念法咒,轻轻地一扇,立时但见:蚊公蚊婆,哼着小歌;拖儿带女,逃出山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