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以及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挑战者号航天失事的情况,300字左右

1、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比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的悲剧。

2、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腾飞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爆炸,全世界为之震惊。

3、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不幸的是麦考利夫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4、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它以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国研究船挑战者号而命名。也许有人还记得阿波罗17号登月舱也叫挑战者号。就像它的前辈一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1982年7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美国可再度使用的带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在挑战者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累积69天。

6、挑战者号的失事曾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飞行。但是,在总结了挑战者号的教训之后,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仍在继续。从航天飞机恢复飞行至今,已执行了76次飞行任务,包括组建国际空间站。挑战者号的宇航员是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

7、参加这次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一共有七人。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三十七岁。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者分别是谁 事故的调查和结论是什么

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46岁;驾驶员:迈克·史密斯,40岁宇航员:朱蒂丝·雷斯尼克(女),36岁;罗纳德·麦克奈尔,35岁;埃里森·奥尼佐卡,39岁;格里高利·杰维斯,41岁;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芙(女),37岁,

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Francis Sbee)曾是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级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一生与危险打交道。他幽默、开朗,成为全机组的核心与灵魂,

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担任过战斗机飞行员,多次获得奖章,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行十字勋章和国家敢于战斗银星十字勋章,

宇航员朱蒂丝·雷斯尼克(Judith Resnik),在余暇时喜欢弹钢琴,喜欢在音乐中寻找美的享受。朱迪丝喜欢微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她的微笑中充满对事业和生活的信心。

宇航员罗纳德·麦克奈尔(Ronald McNair),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在棉田的劳动中锤炼了他坚毅的性格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斯管。

格里高利·杰维斯(Gregory Jarvis)满怀希望参加这次宇航旅行,他随身带着一面小旗子,这是他的母校巴法洛纽约州大学送给他的纪念品,他愿带着这面旗帜去开拓空间的探险,

埃里森·奥尼佐卡(鬼冢承二;Ellison Onizuka)生于夏威夷,其祖籍是日本人。他在孩提时代总爱光着脚板在咖啡地和麦卡达美亚墓地跑来跑去。他早就梦想着有一天去月球旅行。成为飞行员后,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展宏图

科里斯塔·麦考利芙(Christa McAuliffe)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在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任教。她是一位有名的社会学女教师,已婚,并育有一儿一女。按计划她将在太空通过电视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录像后也要向学生播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

航天员遇难后,当时就任的里根总统发表了多次讲话以纪念这些出色的“挑战者”。

1986年美国“挑战者”航天飞机升空时爆炸,它使世界亿万人民处于悲痛之中,宇航事业面临关键时刻,费因曼受美国总统之命调查事故原因,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欣然受命,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勇往直前,调查研究,追求真理,顶住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有形无形的,官方与非官方施加的压力和设置的障碍,终于在短期内准确地查清了“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为宇航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我开始考虑这么一个问题:目前我们已经知道飞行失败是由于其中的一个密封圈破裂所致,但这些重要人物告诉我们他们不知道任何关于密封圈的问题,尽管我能够在去华盛顿前在喷气推进器实验室立刻发现它有问题。我们发现NASA没有解决问题的一个系统。尽管工程人员写上“求助气“格外小心”等之类的词,但没人理会。我的问题是“是否在技术人员与经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沟通的问题?”这一沟通问题在其它地方已存在,我想“我应该找一找这是否是整个管理体系的特征,或仅仅在Morton Thiokol才是这样,我们在调查密封圈爆裂时发现了 T i h o k o l的这一状况。所以我告诉Marshall的人我想知道有关发动机的情况,我想在没有经理在场的情况下同技术人员谈谈。”

委员会和参与调查的机构一致认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是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后现场连接处的O形密封圈损坏,因此,在火箭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燃气从插裙和U形槽之间的缝隙逸出,烧穿了外贮箱使液氢液氧燃烧并爆炸,造成机毁人亡。用增强摄影和计算机图形测位法查明,火焰是从后现场连接处喷出来的,喷火点约在305°处(对着喷管出口看,截面圆周线下中点为0°)。打捞队打捞到的碎片也证明,从291°到318°范围内有许多烧穿的孔洞。

此外,O形密封圈本身也容易损坏或夹杂异物使密封失效。在对接装配时,如果插裙和U形槽不同心或失圆,就容易损坏O形圈,也容易磨出碎屑掉到O形圈附近。如上下两个发动机段,或由于制造公差,或由于装运过程中发动机横放造成重力失圆,或由于多次使用修复过程中失圆,都有可能损坏O形圈或使之失效。

作出于1986年1月28日发射“挑战者”号的决定是错误的。由于O形密封圈在这之前曾出现了不少问题,所以承包商锡奥科尔公司提出书面建议,反对在53华氏度(11.6摄氏度)以下发射航天飞机,但该建议被NASA的马歇尔航天中心(负责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发射安全)的发射管理当局驳回,但锡奥科尔公司的工程师们一直坚决反对发射。还有洛克韦尔公司(负责承包助推器的发射后处理和修复再用)也认为,由于发射台上有冰凌,所以发射是不安全的。但据说这些情况均未反映到发射决策人,因而使他们在不了解情况时做出了当天发射的错误决定。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资料

1、时间及地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发射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

2、事故直接原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

3、事故根本原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中的缺陷与错误是导致这次事件的关键因素。NASA的管理层事前已经知道承包商莫顿·塞奥科公司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存在潜在的缺陷,但未能提出改进意见。

他们也忽视了工程师对于在低温下进行发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并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他们的上级。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发生当晚,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原本要对国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事发后改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对全美发表了针对这一灾难的演说,并与三天后出席悼念遇难的7名宇航员的纪念仪式。另外,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海面搜救行动。

事故发生后,里根总统亲自下令成立罗杰斯委员会,专门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罗杰斯委员会由14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其中,费曼因厌恶官方为调查环节设立的繁琐手续,选择独自调查事故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挑战者航天飞机灾难

关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和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