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潘金莲更喜欢武松还是更喜欢西门庆
相比之下,潘金莲更喜欢武松吧!仔细分析围绕在潘金莲身边的三个主要男性角色,个人觉得潘金莲会更喜欢武松。陈奕迅唱的一句歌词说的很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我想对于武松这类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英雄型人物,潘金莲更多的是喜欢而不能奢求吧!
在潘金莲接触的男人中,显然是非常不喜欢武大郎的,一个矮小、憨厚、可笑,另一个美艳、淫荡、可恨。并且武大郎是那种非常勤奋,踏实的老实男人,跟潘金莲想要的那种男人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像武大郎这样出身,这样品行的男性,让以后生活更加幸福的重要方式其实应是娶一个跟她差不多,愿意跟他踏实过日子的朴实的女性。
不同于武大郎,对于武松,潘金莲表现的很放荡,就在自己家中对武松献殷勤。他喜欢武松,一方面跟武大郎对比,武松的形象实在要好太多,高大威武,还亲自打死过老虎,简直就是英雄的典型形象。可是就算潘金莲百般展示自己对武松的好感,武松始终无动于衷,可能他是很传统的男性,觉得自己的嫂子怎么能跟自己产生关系呢,潘金莲实在是太放荡了。另外,武松其实本身是不近女色的,对这个好像根本不感兴趣,更不要说是自己的嫂子了。
西门庆可以说是跟潘金莲一色的人物,贪婪无耻,西门庆喜欢潘金莲的美貌,潘金莲觉得西门庆有钱有地位,跟武大郎相比还是好太多。另外,我还觉得潘金莲可能跟武大郎在一起根本放荡不起来,在武松那里不能发泄,那就西门庆吧!
总之,总体感觉潘金莲还是更加喜欢武松,我想女性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喜欢但又不可接近的对象吧,最后能够跟自己在一起的并一定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但还是很登对的那位。
历史上是不是真有潘金莲、武松两人是不是有一腿!
大家知道的潘金莲、武松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中的人物,有关两人的故事,属于文学创作,基本是虚构的。
据考证潘金莲、武松在历史上还真是确有其人。
武松经历史考证为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王什庄)人。曾在杭州为民除害,屈死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其夫武大郎本名武植,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中年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
那么,武、潘二人的真实面貌为什么遭受历史残酷的“毁容”呢?据说:早年贫苦的武植曾经得到过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资助,武植做官之后,这位王姓同窗家境败落,便千里迢迢来投奔武植,希望能谋得一个职位。然而,在武家一直住了大半年,仍不见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提拔他,他愤怒之下便不辞而别。为发泄心中怨恨,他在回乡的路上还四处编造、张贴武、潘二人的各种丑事,极尽污蔑损毁之能事(这或许就是后世各种故事的雏形)。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被不知真相的人越发传的离谱,并且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很快,有关武、潘的各种谣言便传遍街头巷尾,且版本颇多,传到后来就成文学创作的素材了。
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简介
简介:
潘金莲身嫁侏儒武大郎,对夫妻生活不满足,在与西门庆偶遇后经王婆撮合,两人苟且。后被武大知悉,两人遂起杀心,毒死武大。
武松时任都头,公干外出,回来发现兄长命丧,且死因不明,似有隐情,遂暗查明访,得知整个事情,在武大灵前手刃王婆、潘金莲后,闯入西门府,杀死西门庆,并因此获刑流放,后途中多有波折,最终落草为寇。
扩展资料主要人物简介:
1、武松,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2、潘金莲,是《水浒传》中出现的虚构人物,几百年来,她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堪称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这就是潘金莲。至后,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中,成为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但明朝历史上真正的潘金莲则是清河县令武植的夫人,为人贤良淑德,因夫妻二人形象被恶人恶意丑化,并在老百姓当中流传,被施耐庵收录进了《水浒传》,因此书中的潘金莲只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在《金瓶梅》中,其经历、性格、生活等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要的充实,从而塑造成一个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的女人。潘金莲是西门庆的第五房妾,最后死于武松之手。
真实历史中的潘金莲到底是什么样有没有撩倒武松
当时,范冰冰的《我不是潘金莲》据说很受欢迎,但相比之下,我更容易接受《水浒传》中潘金莲的形象。在我看来,潘金莲在历史小说中是一个非常女性化的人,她也知道如何激怒男人,这可以从她扭转西门庆和武大郎的能力看出。但潘金莲生活中最失意的人可能是武松,武松他是潘金莲唯一真正爱的人。
为什么潘金莲不能吸引武松?这必须从武松的成长环境和个性来分析,但不能说潘金莲的魅力不够。
1.武松有高度的警觉和自尊;武松出生于贫困之中。尽管他有几千磅的力气,但他仍然有随时被攻击的危险。然而,他的自尊和自知之明使武松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他已经养成了一种警觉和焦虑的性格。因此,面对每次向嫂子潘金莲的勾引求爱的建议,武松都能很快地认识到,潘金莲生性轻浮,而且既然他会对自己如此,他也会对别人如此。所以他立即给了潘金莲一个警告。
2.武松缺乏安全感,非常重视兄弟和家人的生活;潘金莲的挑衅行为彻底打破了武松积累的安全感,并使他感到他和他的兄弟受到了威胁和背叛,这激起了他内心的愤怒。
历史原型中的潘金莲是什么?知州的女儿潘金莲,是著名的闺秀。从《水浒传》开始,《金瓶梅》似乎成了红杏这个女人的代名词,让她被冤枉成了一个邪恶的女人。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潘金莲是一个贤惠大方的女人,她对自己的书了如指掌。年轻时,她是河北省清河县潘家庄著名的闺秀。她的父亲是邯郸知州,在清河县经营一家染坊。年轻时,武大郎表现良好,才华横溢,所以当他在染坊工作时,他得到了赞助,甚至把女儿许配给他。后来,武大郎考上了进士,他爱潘金莲,直到老。
县令夫人潘金莲,原本是一个贵族家庭,被后人形容为“裁缝世家的穷女人”,数百年来背负着荡妇淫娃的骂名,这实在是一种永恒的不公。尽管后人经过考证试图对其进行改造,但在普通人的头脑中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是无法改变的,这是一种极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