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秋节的由来
1、我知道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每到那一天,我们就会在圆圆的月亮下吃月饼。我还知道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2、据说七仙女把自己的儿子留在凡间的丈夫董永那里。后来七仙女的孩子长大后被别人说他没有妈妈,他回到家里问:“父亲,我的妈妈在哪儿?”父亲没有告诉他,他就大哭喊妈妈你在哪儿?这时他的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他就下凡送七仙女的儿子一双登云鞋,并说:“月亮出来后就可以上天了。”
3、月亮终于出来了,他飞上了天。七仙女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后又喜又悲,她做了很多好吃的给儿子。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抖上花生米,核桃仁做成陷儿,放在圆圆的饼子里。儿子一下子吃了很开心。玉帝知道后火冒三丈,叫了天兵把董永的儿子送下凡间,并脱下他的登云鞋。七仙女的儿子像做了一场梦似的,只记得妈妈做的又好吃又圆的馅饼,就纷纷叫人们一起做。后来人们因为仙饼像月亮一样圆,所以叫它月饼。
二、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有哪些
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传说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给人间带来旱灾。后羿射下9个太阳,挽救了苍生,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后羿舍不得吃,交于妻子嫦娥保管。后羿的一个门徒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当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长居于此。后羿心痛不止,于每年八月十五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中秋佳节,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三、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是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有很多种说法。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说法:
1.嫦娥奔月: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为了感谢他,王母娘娘赐给他一瓶不死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吃了不死药,结果变成了仙女,飞到了月亮上。后羿非常想念嫦娥,于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在庭院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食物,向月亮祈求团圆。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2.吴刚伐桂: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一位名叫吴刚的神仙。他因为犯了错误,被罚在月亮上砍伐桂花树。每砍一斧,桂花树就会愈合,因此吴刚永远也砍不倒桂花树。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用来纪念吴刚的坚韧不拔和桂花树的永恒生命力。
3.玉兔捣药:相传在月亮上有一只玉兔,它每天都在不停地捣药,以求长生不老。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用来纪念玉兔的勤劳和长生不老的愿望。
以上是一些关于中秋节来历和传说故事的常见说法,不同的地区和文化可能有不同的版本。无论如何,中秋节都是一个充满感恩、团圆、丰收和文化传承的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