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县令郑板桥(难得糊涂七绝诗)

很多朋友对于糊涂县令郑板桥和难得糊涂七绝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邓板桥难得糊涂全文

首先说明的是,不是“邓板桥”,而是“郑板桥”。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一副字,其拓本如下图:

上面是“难得糊涂”,下面是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从字幅上标明的日子看,字幅写于乾隆十六年,当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很吃不开,常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刁难。他一面以嬉笑怒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悲观,产生了脱世思想。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痛苦交织在一起。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

这样,就可以明白款跋的意思了:“聪明难”———要进取,要“众人皆醉我独醒”当然难。“糊涂难”———得过且过本来并不难,但一个一心想勤政执法,为百姓做事的人心中并不愿意这样做,因此也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抗争不过官场的黑暗势力,又不愿昧着良心去“糊涂”,这种“聪明”之后的“糊涂”更难。款跋最后一句“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前面种种的“难”面前,只有小心从事,知进知退,不冒失,不惹祸,只求心里安宁,不求后世福报。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全文

1、全文:“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2、故事: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交谈十分投契。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

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石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

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知是一位情操高雅的退隐官员,顿生敬仰之意。

见砚台还有空隙,便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扩展资料

郑板桥的名人轶事

好吃狗肉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

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

”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

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郑板桥

糊涂县令郑板桥的剧情简介

郑板桥才华横溢,机智有为,作诗画作均有超凡的才华,连皇上也刮目相看。但是他为人处事却处处节俭抠门,一粒米掉到地上也不放过,讲起话来亦是言语尖酸刻薄,不留情面。表面是个毒舌才子,实际上郑板桥有一颗善良易感动且正义的心。郑板桥在任期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深得民间百姓喜爱。此外,郑板桥对于民事处理公正,总有他的一套旁人无法理解的怪方法,为人处世的智慧圆满解决案件,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郑板桥任范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发放军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板桥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县内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然而他却因为私自开仓放粮一事,面临被问斩的命运,所性得到全县老百姓求情,才逃过一劫。在上任的路上遇到了饶小梅,因误会而结缘。两人先是互看不顺眼,后来郑板桥得知饶小梅因家逢骤变被退婚的处境后,反而对饶小梅起了怜悯之心。由于地利之便,朝夕相处,加上饶小梅几次帮忙破案,两人培养出难言的默契.......

糊涂县令郑板桥上任是哪一集

糊涂县令郑板桥上任是第九集。《糊涂县令》讲述了一代廉吏郑板桥在任范县县令期间为官清正爱民,运用智慧巧破各种疑难案件的故事。哦。郑板桥才华横溢,机智有为,作诗画作均有超凡的才华,连皇上也刮目相看。但是他为人处事却处处节俭抠门,一粒米掉到地上也不放过,讲起话来亦是言语尖酸刻薄,不留情面。表面是个毒舌才子,实际上郑板桥有一颗善良易感动且正义的心。郑板桥在任期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深得民间百姓喜爱。此外,郑板桥对于民事处理公正,总有他的一套旁人无法理解的怪方法,为人处世的智慧圆满解决案件,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郑板桥任范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发放军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板桥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县内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然而他却因为私自开仓放粮一事,面临被问斩的命运,所性得到全县老百姓求情,才逃过一劫。在上任的路上遇到了饶小梅,因误会而结缘。两人先是互看不顺眼,后来郑板桥得知饶小梅因家逢骤变被退婚的处境后,反而对饶小梅起了怜悯之心。由于地利之便,朝夕相处,加上饶小梅几次帮忙破案,两人培养出难言的默契。

关于糊涂县令郑板桥和难得糊涂七绝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