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日暮(克苏鲁阿西莫夫)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阿西莫夫日暮这个问题,克苏鲁阿西莫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阿西莫夫的简介

1、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2、《基地》、《机器人》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

3、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

4、阿西莫夫对人文主义抱有严肃的态度。他经常发表与其相关的演说并写文章甚至整本书来探讨。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

5、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晚年时,他成了美国人文主义协会的主席,担任此职务一直到他去世。

6、在阿西莫夫的演说及众多非小说类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他认为这个世界人口已经过剩,这种倾向继续与否将是影响未来的关键,关系到未来世界是充满了灾难与饥荒,还是能够健康发展,使其居民享有安稳舒适的生活。

7、在他的小说中,他也强调了这一主题。《钢穴》描绘了地球大都市的恶梦及由于人口过剩、食物短缺而造成的必须由计算机来控制的管制局面。在此书中,阿西莫夫认为人口过剩、食物短缺几乎是未来不可避免的一个特征。

8、阿西莫夫被认为是一位“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他自称是科幻小说中“属于比较认真的那一派”,他强调作品的科学性,反对粗制滥造和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萨克·阿西莫夫

日暮的详细内容

1、很明显,西尔弗格伯对阿西莫夫的原始创意的处理是审慎的;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关注点与阿西莫夫不尽相同。虽然阿西莫夫在《日暮》的原始短篇中也写到了愚昧力量对科学的进攻,但他的重点显然是向读者展示一个千年一见、撼人心神的经典科幻场景;而西尔弗伯格所感兴趣的却是宗教与科学的对抗。在他的笔下,夜幕降临、群星呈现都成了这出对抗戏的背景。

2、从西尔弗伯格的创作意图来说,《日暮》是成功的。这场科学与宗教的对抗被他描写得尖锐激烈、触目惊心。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掌握真理的科学家没有力量战胜愚昧;而宗教势力却利用大众对黑暗的恐惧心理掌控了世界,使文明倒退回黑暗世纪。这个结局让人压抑,作者正是以这种极端的后果,对现实作出警示,提醒人们:科学只有普及开去,才会形成力量,世界才有理智可言。

3、而从比较的角度讲,长篇版的《日暮》失去了阿西莫夫原始短篇的紧凑与简洁,变得有些松散。特别是西尔弗伯格试图给人留下一丝希望的结尾,更被评论界看成是对阿西莫夫原作的破坏。

4、尽管有这些批评的声音,长篇版《日暮》总体上看仍然是成功的。这本书首版就印了10万册。像阿西莫夫和西尔弗伯格的很多书一样,十多年来你随时都可以买到它的英文版。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部小说的价值。

阿西莫夫全部作品的写作顺序

1、不愿意百度么,我帮你找了,转的

2、1954年《钢穴》(The Caves of Steel),伊利亚·贝莱的第一部科幻推理小说

3、1957年《裸阳》(The Naked Sun),伊利亚·贝莱的第二部科幻推理小说

4、1983年《曙光中的机器人》(The Robots of Dawn),伊利亚·贝莱的第三部科幻推理小说

5、1985年《机器人与帝国》(Robots and Empire),“伊利亚·贝莱三部曲”续集

6、1993年《正子人》(The Positronic Man),和罗伯特·席维伯格合作,改编自早期短篇〈双百人(英语:The Bicentennial Man)〉)

7、1950年《苍穹微石》(Pebble in the Sky),银河帝国第三部,最早出版但是故事年代最晚

8、1951年《繁星若尘》(The Stars, Like Dust),银河帝国第一部

9、1952年《星空暗流》(The Currents of Space),银河帝国第二部

10、1952年《基地与帝国》(Foundation and Empire)

11、1953年《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

12、1982年《基地边缘》(Foundation's Edge)

13、1986年《基地与地球》(Foundation and Earth)

14、1988年《基地前奏》(Prelude to Foundation)

15、1993年《迈向基地》(Forward the Foundation)

16、下面所列虽然都非属任何系列的独立之作,但是部分作品跟“大基地系列”还是有着若有似无的关系。

17、1955年《永恒的终结》(The End of Eternity)

18、1966年《联合缩小军》(Fantastic Voyage),电影改编小说,讲述科学家在人体里面探险的故事

19、1972年《诸神自身》(The Gods Themselves)

20、1987年《联合缩小军续集:脑内大进击》(Fantastic Voyage II: Destination Brain),跟上集题材相仿的独立之作

21、1990年《日暮》(Nightfall),和罗伯特·席维伯格合作,改编自英文同名短篇〈夜归〉

22、1992年《丑小孩》(The Ugly Little Boy)和罗伯特·席维伯格合作,改编自早期短篇小说

日暮的介绍

《日暮》是2003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西尔弗伯格。《日暮》原本是科幻小说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1941年发表的一个短篇小说,因其独特的构思而成为经典科幻小说的样板。该小说于1969年由同是大师级的美国作家罗伯特·西尔弗伯格演绎成长篇小说(即本书)。《日暮》是两位科幻大师合作的结晶。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